1. 首页 > 科普生活

差点干成河的洞庭湖为何突然大决堤
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
众所周知,曾经的洞庭湖拥有八百里宽阔的水面。放眼望去,碧波万顷。然而,如今的洞庭湖,却在不断萎缩。

令人感到诧异的是,即便处于萎缩状态,洞庭湖依旧汛涝不断。正如近期发生的华容县洞庭湖决堤一样,水漫千里。

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?洞庭湖的水量为何如此琢磨不透?

洞庭湖突发决堤

7月5日,湖南岳阳华容县的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,突发决堤险情。在紧急封堵失败以后,整个堤坝发生决堤,一时间便出现了宽达10米的决堤口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决堤口宽度又从10米扩大到100米。为了应对汛情,有关部门调集了2100名救援人员,以及160多艘舟艇,参与抢险救灾工作。

期间,救援人员紧急从华容县周边,以及长沙、常德、益阳等地,调拨了5.56万吨石块,对缺口进行封堵作业。为了抢时间,甚至还出现了船只、卡车投身堵缺口的震撼场面。

好在大水来临前,附近的5755位村民,已经被连夜撤离。因此目前暂无人员伤亡,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。

不断缩水的洞庭湖

按理说,洞庭湖历年来一直都在不断缩水才对,为啥突然又爆发汛期了呢?关于这个问题,就得从洞庭湖的缩水根源开始讲起了。

据记载,在清道光年间,洞庭湖的全盛面积是6000多平方公里。放眼望去,浩瀚如海。

然而,后期却因为泥沙不断淤积,导致湖盆抬高,随之而来的便是湖水不断外溢。而一个偌大的洞庭湖,也裂变成了西洞庭、南洞庭和东洞庭。

1860年和1873年,由于长江在藕池、松滋两个地方先后溃口,导致洞庭湖区长达300年的稳定生态遭到了破坏。随着洪水夹带大量泥沙,疯狂涌入洞庭湖,导致洞庭湖水继续外溢。

这些外溢的湖水在蒸发作用下,逐渐消逝。如此一来,洞庭湖的湖面就变得越来越小了。到1949年建国的时候,洞庭湖只剩4350平方公里的面积。相比于清朝时期,缩水了将近1/3。

此后,洞庭湖的湖面一直在蒸发,水位也以每年600-900毫米的速度在不断下降。到如今,洞庭湖只剩下2368平方公里的面积。相较于之前的6000平方公里,再度缩水了1/3。

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,既然洞庭湖一直在缩水,那它为什么还会发生洪涝灾害呢?

答案很简单,因为随着湖盆被抬高,洞庭湖的蓄水能力也就随之变小了。但凡暴雨来袭,或者长江洪流涌入。顷刻之间,湖水就会蔓延到周边,最终形成一个湖泽千里的宏观场面。

也就是说,汛期再现的800里洞庭,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罢了。等汛期一过,湖水就会慢慢蒸发,最后留下一片混浊的淤泥地。

能否恢复800里洞庭?

这时候又有人会问了,有没有可能恢复真正的八百里洞庭?让这个曾经的“国内第一大淡水湖”重现光芒?

严格来讲,恢复八百里洞庭的可能性确实存在,但难度是相当的大。

因为湖盆淤积的泥沙,靠人工是没法完全清理的。只能靠自然伟力,也就是沧海桑田之变,才能让洞庭湖彻底脱胎换骨。

更何况,在洞庭湖的周围,已经有了大量的民居、农田,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城镇。一旦洞庭湖恢复八百里的规模,那这些城镇不就被淹没了?

其实像这个问题,就类似于“很难恢复云梦泽”一样。

众所周知,云梦泽是古时候湖北江汉平原上的湖泊群。在先秦时期,它的周长可达450公里。周遭遍布虎、熊、鹿、蟒,是战国时期楚王最喜欢的狩猎区。

后来因为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淤积,导致云梦泽的湖盆抬高,进而导致汉水三角洲不断延展。当湖水外溢之际,蒸发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
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云梦泽已经缩小了一半,周长只有200公里左右。到唐宋时期,整个云梦泽一带,已经变成了各种星罗棋布的小湖泊。

此后,这些湖面不断分割、解体和缩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现在整个云梦泽就已经消失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则是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。

由云梦泽的往事,也能推测出洞庭湖的未来。按照洞庭湖的蒸发速度来看,在未来它可能也会变成某个平原。比如洞庭平原,或者洞庭三角洲。

虽然这种蜕变方式有点令人感到遗憾,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。遥想当年,湖泽千里的罗布泊还消失了呢。

曾经绿洲繁茂的西域和丝绸之路,如今已然变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。正所谓“楼兰已不在,往事越千年”。在自然伟力的作用下,谁也抵挡不住。

4350工程的努力

当然了,针对洞庭湖的萎缩问题,人类也做出了多项努力,以尽量控制其萎缩速度。

比如目前湖南省就在开展4350工程。按照该工程的方案来看,当地有关部门将实施退田还湖、平垸行洪、移民建镇等操作。

就拿移民建镇来说。当地负责人会在沿湖以外的多个地方,规划几个新城市。然后把那里的基础设施建好,把人一年一年的往那里迁移。

假如4350项目能成功实现的话,整个洞庭湖的面积将会恢复到1949年以前,也就是43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面。

当然,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,重现八百里洞庭还是有可能的。

据统计,现在洞庭湖湖区的挖沙船,年挖沙量高达4000万立方米。如果多增加几批这样的挖沙船,让其轮番开工的话,说不定部分湖底的泥沙真能被清理走一大半。

与此同时,随着平垸行洪、退田还湖的规模逐步扩大,再加上洞庭湖湖区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。接下来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量,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逐渐消逝。

在不久的将来,随着洞庭湖的蓄水能力越来越大,说不定它还真能成为全国第一大淡水湖,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荣耀。

至于能否恢复到清朝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巅峰状态,那就令人拭目以待了。

在此也不妨做个假设。假如洞庭湖真的恢复到巅峰状态,到那时,整个洞庭湖的环湖一带,将会充斥大量的旅游城镇。这些城镇星罗棋布,一起拱卫着这个天然湖泊。

在汛期,洞庭湖将会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在枯水期,洞庭湖将郁郁葱葱,一碧万顷。如此一来,古人口中“湖光秋月两相宜,遥看洞庭山水翠”的美好愿景,就能得以实现了。

参考资料:

光明网【抢险进行时!直击湖南华容洞庭湖决堤现场】

中科院地质地球所【洞庭湖,越来越小】

百度百科【4350工程】

#头条首发大赛#\u0002
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,福禄百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,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